—— 公司新闻 ——

千捶万磨仍坚韧——竹

时间: 2023-03-01 11:14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
作者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欧丰伟

生于1989年3月,湖南宁乡人

毕业于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

现工作于公司检验检测中心道桥隧部

 

引:竹——躯有节而少蔓枝,数丈傲骨通透,叶似剑而锋不外露,微垂亦不自卑,风过不折,雨过不污,千捶万磨仍坚韧。

 

 

  小时候,门前屋后都是竹子,习以平常,并不觉得有多特别。

  爷爷是篾匠,门后边角落里总会有一些边角料,我也经常动手,给自己做些小玩具。印象中,有给自己做的风筝,风小的时候飞不起来,风大的时候好不容易飞上去了,却坚持不了一会儿就吹烂了,不是这里折了就是那里断了;做得比较成功的是鳝鱼夹,抓鳝鱼的时候一夹一个准;但洗锅用的竹刷子就一直做不好,虽经常砍伤了手,一有时间,还是会拿着厚重的篾刀瞎捣鼓。

  大一些之后就开始学大人们钓鱼,对那时候的我来说,找一根笔直、大小合适、够长、适合做钓竿的竹子,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,为此爬过高堤,窜过荆棘,惹过黄蜂窝被蛰,落荒而逃的场景依稀可记。就连骑车上学,总会留意着路两边,若看到有“适合”做钓竿的竹子,总会在路上从不同的方向瞄一瞄,看它直不直,能不能做钓竿?

  若是看上去很直,总会找个时间把它放倒,去掉枝丫后,拿起端部放到眼前,闭着一只眼,顺着竹竿看一看直不直,大多时候都会大失所望,在路上看着明明感觉很直,实际上确是弯弯曲曲,很不理想。有时候好不容易寻到一根笔直的,在去枝丫的时候,一个不小心,就把下一节的青皮也去掉了,青皮没了,竹竿就容易断,也就不能再用。后来有经验了,书包里面总会带一条钢锯片,不占地方,砍这种小竹子又很方便,去枝丫的时候,也不会伤到下一节的青皮,一见到感觉合适的就砍下了看一看,所以那时候我的钓竿长短齐备,在小伙伴里头都算比较直的。

  即便如此,竹在我的生活中,是非常普通的东西,真正注意到竹是因为老彭。

  那时刚入职不久,小白一个,跟着老彭下到工区,巡视的时候他总会带着我,在工地上指指点点,一针见血,很是受用。遇到工序中的控制重点,他会问我很细节的问题,若是我回答不上或解释不清时,他会拿出笔和本子,一边画示意图一边讲解,讲得很细,很透彻,每每忆起这些,很是感动。

  老彭的字写得很好,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文人气质,有一次和他一起从工地走回来,我静静的走在他的后面,路过一片竹林,他吟到 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,在工地上看到远处长得好的竹林,他也会驻足品赏片刻,就这样,我对竹多了几分额外的好感。

  在与各方打交道的时候,老彭总会叮嘱我,要“有理、有据、有节”。有一次因为工作需要,要与项目方大领导直接沟通,老彭在拨打电话前,特意把我叫到跟前,听他如何与对方沟通,整个对话有理有据,对方无不应诺,无法反驳。跟着老彭的时间不长,但对我影响很深,“有理、有据、有节”就像是给了我一把刻度尺,让我知道什么事能做,什么话能说,怎么说别人才会听,才会信。寥寥数字,就像书法中的留白,留给我无限的遐想。

  如今我的窗外,也有一小片竹林,有时候醒的晚,透过窗,看到蓝蓝天,绿绿的竹,随微风轻轻摇动,站在窗口,感受着阵阵清风,看着它们随风摇曳,任凭思绪遨游,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美好,在那么一瞬间,触动记忆长河的闸门,让我们无意间驻足,拾起那一朵朵回忆中美好的浪花,用心去感受,去体会,去感恩,谢谢您,老彭!

图片
版权所有 长沙中核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0810561